0722-381657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0-2030年)》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进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治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养。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新的高考政策背景下,我院高中教育要想取得新进展,必须坚持以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改革为导向,努力做到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全力打造高效生本课堂,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质量意识,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一、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理念。
1、加强领导班子业务理论学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作为一所学校的火车头,关乎学校前进的方向和速度。学院要固定时间、固定学习内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开阔班子成员的视野,提升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从而为更好指导教师工作奠定理论根基。
2、加大教师培训、研修学习力度。学院必须树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因为教师的成长关乎一个学校的生命力,关乎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和素养。把培训当成教育的最大福利,是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对教育负责!教师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是学校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理念层次和高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速度、深度和实效性。只有理念更新了,教师才会承受改革中的转变和创新,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角色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的转变等。这些理念的变化,会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常规中,会使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发生质的变化,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的转变。教师不是不想进步不想发展,是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太少了!培训的形式有许多,如参与上级组织的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教师间的相互听评课等等,学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因此,学院必须加大教师培训、研修力度,经常性组织班子成员、年级组管理干部和任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积极请进来,如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到学院讲学授课、传经送宝。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转化成契合学院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最终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理念,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以致用,用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坚持“课堂教学四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幽默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树立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要依托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通过头脑风暴、智慧分享,做到九大高考学科的教学共研,推动新高考、新课标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激发自身内驱力,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建制度,抓考核,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度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制度的修改完善以及其合理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制度不是惩处人的,应当是引领教师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的。在广大家长最关心的“师资力量”问题上,要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享机制,统一师资培养。全面落实“备、教、批、辅、考、评”全链条教研工作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公开课”、新任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专项行动,组织集体教研备课等系列活动,推进教研教培一体化改革,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
2、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必需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学院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加大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力度,加大教师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比以及教科研考核,合理修订老师们反映比较大的考核方式方法,增加了教师评价的民主性和方向性、科学性,有力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一线教师们参与教学、教改的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其专业化成长。
3、制度落实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是制度制定了一大堆,但在执行和落实的环节打了折扣,因而效果不尽理想。因此,制度一旦制定,要坚决抓好落实,对事不对人,狠抓执行力度,努力做到处理有速度、有准度、有力度,不能速度放慢、尺度放宽、力度减弱,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抓课堂,重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生本课堂扎实有效。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确立自己的教学改革模式,力求削减教师讲授的时间,把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我们要求力求每堂课都真实、常态和高效,强调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发力,“一生一策”精准育人,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帮助学生补足短板、快速进步。各学科教师精耕细作,提升课堂效率,学生循序渐进,夯实基本功,直到融会贯通;每次大考、模考后,对每位学生情况进行“会诊”,查漏补缺,做到“一生一案”。家校共育,在学生成绩不理想、情绪不稳定时,鼓励学生坚定信念、调整心态。学科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量身定制包括辅导内容、步骤、方式等的辅导方案,及时解答、启发、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做到不断领悟、不断提升。
2、校本研修提升教学质量。在强调以生为本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做好校本研修工作,狠抓集体备课,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发挥教师集体的才干,力求每位教师精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意教学常规治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实行不定期抽查和集中检查,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开阔教师视野,提高其对教学改革理念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初,学院制定精细化的教学常规检查规划及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责任人,督促各任课教师按时完成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教学常规检查采取过程性分项检查和期中、期末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将常规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综合性评价中,以此提高各项教学常规的质量,做到提高教学效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当前学院发展正处于过坎爬坡阶段,制约学院发展的阻力还较大,如:理论学习较少、学习气氛不浓、理念陈旧,教师的敬业精神缺失,工作惰性较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一如既往地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策略,做到凝心聚力、精准施教、内涵发展,才能推动高中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随州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刚)
上篇新闻:严格机制强队伍,扎实考核励精兵